大家好,又到了年中总结栏目,本文将带你回忆上半年来,你转发、评论过的那些“哈哈哈哈哈”热词,并为大家解读分析其背后的新传原理。
十大热词一览
后浪
摆摊
祖安
857
拍一拍
Reader
找塞班
黑人抬棺
227大团结
一起爬山吗
1
热词来源:
“后浪”的本意是指年轻的一代人或者出现在某一领域的后来者。五四青年节前夕,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发布了一部写给年轻人的宣言演讲《后浪》,由著名演员何冰表演。该视频上线后,却引起了较大争议。一部分年轻人称视频中呈现出的五光十色的生活并不能代表所有年轻人,bilibili方也承认这是一次扩大用户以及知名度的营销行为。
考点解读:
此次《后浪》作为典型的意见广告,以“他者”的叙事视角来审视与评价当代青年人,与其说该演讲是“献给新一代青年人”,实际上是通过“他者形塑”的叙事话语对青年精神、B站文化所进行的一次重构。同时也预示着B站在探索自身商业价值过程中对社会认可的迫切需求。
此外,B站在分发渠道上借助了传统媒体力量,完成了一次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实践,展现了B站的“主流化”战略。原本的小众亚文化圈层产品置于了一个更大的语境之中,“后浪”一词甚至成为青年的代称被频繁使用。在此过程中,B站不仅获得了社会更广泛群体的认知,更是自然地汇入了主流媒体的话语中。投放于央视,意味着B站以更为主动的姿态拥抱主流价值体系,也体现着向更多主流媒体展示自身合作的意愿。
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一文中提出三个“假想的立场”来描述话语的各种解码过程,即主导—霸权立场、协商式立场、抵抗式立场。霍尔认为,虽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主导媒体文本中处于优先解读地位,但并非说明所有的受众都会自动做出这种选择,解码人的社会状况会激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姿态来对待同一媒体文本。网络的自由平等性、双向互动性等让公众能更加便捷地行使公共话语权以及对权威话语进行解构或抵抗,因而网络流行语作为公众自主参与传播意义建构的一种话语就表现出大众文化的抵抗性特征。
2
热词来源:
2020年2月27日,当红明星肖战的粉丝举报AO3平台引发了网络空间对肖战的集体声讨,被称为“227大团结”。
考点解读:
饭圈具有高卷入度、高区隔性、高生产性的“三高”属性。偶像市场竞争激烈,“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乃至金钱以换取偶像在娱乐市场的生命力。费斯克认为粉丝的区隔性是他们在其着迷和不着迷的东西或人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是对效忠关系的一种选择。与传统的明星培养相比,偶像文本生产主体趋向多元化,偶像不再需要持续产出优质作品以扩大粉丝群体,大基数、高投入、强黏性的“饭 ”足以完成偶像文本的持续生产,从而节省生产传播成本。
菲斯克认为,文化以互文的方式流通于“三级文本”间,初级文本指的是原初的文化商品,如偶像的作品、风格,次级文本与初级文本直接相关,如广告、媒体故事和评论等;第三级文本则持续存在于日常生活过程中,如关于偶像的谈话、对偶像风格的模仿等。饭圈创造的第三级文本成为偶像意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偶像深度捆绑,并成为圈外人接触和评判该偶像的直接文本。肖战对于粉丝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剧本非驳斥性的空白就解释了为什么“227事件”以来公众会喊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3
热词来源:
火爆于一则泰国女子的搞笑反转视频,视频中通过温柔女声和粗犷男声的对比,不断重复“塞班”,使视频极具洗脑性。“找塞班”因此也成为网络热传的流行梗。喜剧人沈腾以及搞笑博主毛毛姐均对此进行了模仿。
考点解读:
鲍德里亚认为互联网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典范。网络语言作为对网络文化的一种浓缩,是整合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的优良因子,创下未来文化的形态”。“找塞班”这么一句网络流行语,其“轻松、易变、流动性”的特征反映了网络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的不是体系严密的宏大叙事,而仅仅是对当前心境的即兴表达。
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奇观》中写道“在多媒体文化的影响下,奇观现象变得更有诱惑力了,它把我们这些生活在媒体和消费社会的子民们带进了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的符号世界。”由一句“魔性”的“找塞班”为起始点,加之网络用户的自发再创作,形成了又一“出圈”的网络奇观。
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提出“生产的快感”这一概念。“大众意义从文本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相关性中建构出 来,大众快感则来自人们创造意义的生产过程,来自生产这些意义的力量。”模仿、传播“找塞班”,大众投入到新一轮的网络流行的生产过程中。罗兰·巴特将文本分为“读者式倾向”与 “作者式倾向”,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生产者式文本”,它介于“读者式文本”和“作者式文本”之间,是一种“大众的作者式文本”,因此它既不是消极的、接受式的、被规训的,也不是只能被少数人所建构的,而是开放的、可编辑的。
4
热词来源:
祖安,原本是网游《英雄联盟》虚拟的一个地下城,也是众多游戏玩家的小号聚集地,很多玩家在这里一言不合便口吐脏字,“问候”对方亲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当年有一个名叫李政的游戏主播,遭队友谩骂后以一秒十句的速度回击,靠快速敲字骂人被誉为“电竞钢琴师”,让骂人变成了“祖安人的打招呼方式”。
考点解读:
在网游的特定语境中,把脏话挂在嘴边的玩家们为避免被系统禁言、封号,建构了一套独特的话语。他们用谐音梗、藏头诗等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以妈为圆心,以亲戚为半径”的脏话体系。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祖安文化”是游戏玩家解构现实、塑造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网游给玩家们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安全区域,让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释放压力,在游戏中爆粗无疑具有双倍的释压效果。在学习和使用“祖安语录”的过程中,玩家们以一种小众的“共同语言”,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某种解构、讽刺、反叛”。
5
热词来源:
出自BBC介绍非洲加纳共和国独特“殡葬文化”的一篇报道。在加纳的葬礼上,不是沉重肃穆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由身穿西装,佩戴墨镜的“歌舞团”欢快地“抬棺”跳舞的场景。加纳人认为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结束,而是美好的新开始。由于视频被剪辑成恶搞视频并配以洗脑性的旋律,“黑人抬棺”一词火爆全网。
考点解读:
恶搞文化就是在新媒介技术推动和后现代消费主义社会语境中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一方面,新媒介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了大众更多文化创造和社会参与的便捷路径;“黑人抬棺视频”配上极具“洗脑性”的背景音乐,在各大短视频网络经用户评论转发得以“病毒性”传播。另一方面,消费社会模糊了严肃性的主题与恶搞性及娱乐性主题的差别,让大众能够以更加多元自由的方式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黑人抬棺”以其对死亡话题的戏谑化解读,消解了严肃的生死议题。
6
热点来源:
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李克强总理两次公开点赞地摊经济,称赞其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随后网友展开热议,摆摊也成为全民风潮。
考点解读:
“后疫情时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受众情绪受到长期积压,迫切地寻求情感出口。作为网络媒体经常使用的高频词语,流行语因其超强的跨领域性与超群体的便利性,受到广大媒体受众的认可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群体共同认可的价值意识,因语义简洁、构造简单、内涵丰富的特点,更能广泛反映特定时期内的社会变迁。而此时的“摆摊吗”作为一句网络流行语,不仅成为了交流的社交货币,更展现了“后疫情时代”中的乐观社会思潮。
法国学者居伊·德波1967年在《景观社会》中提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本身被景观所包围。景观不是形象的集中,而是以形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以特有的形式(如信息或宣传资料、广告或直接娱乐消费)成为主导的社会生活现存模式,使真实的日常生活被它的表象所替代,展现为一个隔离的虚假世界。“去摆摊”话语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媒介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摆摊热”,而以摆摊为生的群体声音却微乎其微。
7
热词来源:
是微信于6月17日上线的新功能,用户双击对方头像后,对方会收到提醒,聊天界面会出现“xx拍了拍xx”的文字。因为微信强大的用户基数,一时间“拍一拍”火爆网络。
考点解读: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概念。一般认为,强关系连接是一种稳定深厚的社会关系,强关系双方彼此有共同的生活朋友圈,了解的信息和事物是相同或者类似的。弱关系连接相较于强关系连接是一种灵活广泛的社会关系,弱关系双方各自生活、工作圈不同,信息呈现多元化,彼此了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在微信社交中,“拍一拍”可以成为陌生社交的敲门砖,同时也有可能加剧了强弱关系,对强关系对象的“拍一拍”是亲密互动的体现,但对弱关系对象可能是一种“负担”。
威廉史蒂芬森曾提出传播游戏论,认为传播媒介并不仅仅作为统治与说服的工具,人也并非没有主动性,他把游戏视作传播心理的灵魂,通过植入“游戏”的概念,着眼于隐藏在功和主义视野之后人的存在的自由境界。微信中的“拍一拍”功能,是极具玩乐性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各种“花式”拍法,拥有了自在玩耍的乐趣。
8
热词来源:
随着爱奇艺自制剧《隐秘的角落》的爆火,影片衍生台词“一起爬山吗”的手机壳随着主演秦昊在微博上晒出,成功破圈。官方带动网友一起玩梗,让“一起爬山吗”蹿红网络,《隐秘的角落》实现了口碑流量双丰收。
考点解读:
“社交货币”是社交媒体经济学中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用户来扩大自身的宣传和影响力。其核心内容是定向衡量自身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倾向性问题,在自身内容引起用户认同度的基础上,利用用户之间互相分享的特质来达到传播自身内容的目的,从而产生口碑效应。在本案例中,KOC与KOL的共同口碑推荐,使本剧登上上半年最火剧集的宝座。
福柯在《话语的权力》将权力理论引入了话语理论,他认为,话语是在某些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某些人根据具体的社会目的,使用特别的手段和策略制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往往在某个特定领域首先兴起,其传递的观念或是推崇的文化并不属于主流文化。影视官方以营销为目的“创造”出了属于宣传性质的话语,其中的戏谑意味也是有违主流文化的。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符号互动论、“镜中我”理论以及自我呈现等相关理论融入日常生活自我呈现的微观分析当中,并提出“拟剧论”的概念。在拟剧论视角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为是一场戏剧,人们之间的互动行为是通过“表演”来实现的。“表演”是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关注的目的性的活动。《隐秘的角落》对主人公张东升塑造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台前与台后,主人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台前进行的”表演“行为。
9
热词来源:
在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中练习生李熙凝、秦牛正威由于极具喜感的“念唱”与朗诵,尤其是李熙凝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成了新一轮洗脑神句。
考点解读: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操纵,将文化商品化并推销给大众,以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选秀节目作为电视文化工业出售的主要商品之一,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化、公式化倾向,通过赛制设置、拍摄和剪辑手法,节目呈现出大量的定型化人物和固定的行为模式,通过经典的故事母本的不同呈现手法以达到控制观众心理的目的。例如,真人选秀节目中常常会出现王牌角色与中性化角色、乖巧可爱类型与前卫叛逆类型的固定组合。
近乎重复的人物形象、相似的情节和结构、雷同的手法,使这类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别无二致,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被简化成服从单一叙事逻辑的、只具有抽象商品属性的货物。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迷因”(meme)的概念,即“文化的基因”。他认为,在社交平台上,任何信息都有成为“迷因”的可能,且信息越碎片化,复制、创新和演变的灵活性越大,越可能在迷因的优胜劣汰中保留下来。而“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正是搭载“迷因”,在网友们各种创意创作中不断与其他信息相结合,不断进行内容的丰富与填充,使其传播效果在受众的裂变式传播中不断放大。
10
热词来源:
是歌曲《bow chi bow》和《feel my bass》副歌的空耳,由于听起来很像中文857这三个数字,加上旋律欢快,“857”随之成为“蹦迪”的代名词。随后又被解读为“8点去蹦迪,蹦到凌晨5点,一周蹦7次”、“8+5+7=20=爱你”、“每天8点上网课、下午五点上网课,一周上7天”等含义。
考点解读:
索绪尔认为,能指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人类对物质实体的心理感知或心理印记,而所指是更加抽象的心理概念。文化符号的能指是我们能感知到的符号形式,而所指是它传达出的意义。将“857”作为符号能指,而所指的对应则充满了自由创造性。索绪尔把符号与意义的连接关系称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本质的第一原则。网络流行语的能指所指关系的任意性表现出语言生成的快感,具有大众娱乐性特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其娱乐性与社会议题的严肃性碰撞在一起,有利于拉近议题与网民之间的距离感,进而提升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和讨论度。
谐音是网络流行语中较常用修辞方法,如:duck不必,u1s1等。谐音词在网络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在网络沟通中面对一般文字时的无趣和生硬,而且使文字更有灵性,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赵毅衡在《符号学》中提到“一个符号的无限衍义,最后可能延及整个文化“、“同一个符号可以产生不同的解释项”。通过符号的无限衍义解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性和通俗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广泛流行就是因为它能通过无限衍义衍生出符合事件、场景、心情等各种语境下的能充分表达大众内心想法的更加通俗化的意义。其次,网络流行语从最初的小众文化不断衍义成“一般人”的文化、从只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不断衍义成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并进行传播的且具有流行元素的符号,都表现出了“衍义”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性和通俗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网络流行语是青年群体狂欢的载体,“857”语言符号的风格生成,依赖于对主流文化已有文化符号的拼贴、同构,即基于已有文化符号之间的零散、混乱式拼贴,建构出形散而神不散、保留核心价值的亚文化体系。
现价3599元(俩人拼团)
↓↓↓可直接扫码拼团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盘点上半年10大网络热词!考点解读给你答题灵感!】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2199.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lianchengexpo.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