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思政课教学必须是思想内容与方法技巧的完美统一
2024-10-31 16:26

  摘要:上好思政理论课思想内容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有好的表达方法技巧。要坚持以内容为王,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和实际向度,全面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要坚持以形式为要,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正确使用课件等新媒体教学手段,精准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始终保持好的教风教态和教师言行示范、为人师表,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思政课教学必须是思想内容与方法技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思想内容;方法技巧;完美统一

  怎样上好思政理论课,无外乎“内涵+外延”两个方面。内涵,就是教材或讲稿的内容;外延,就是授课的形式、方法、教学技巧艺术等。思想内容与方法技巧是教学中一对矛盾统一体,这对矛盾中对于思政课来讲内容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技巧是为更好的表现和服务于授课内容的外在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需要适合的形式。思政课效果好不好,首先要看教师所讲的同容是否有思想性理论性,能否对学生认知有启发、成长有帮助,但这并非说口才技巧就无关重要,再好的思想内容,最终都得以“讲”的方式来表达。要是既有思想理论,又有口才技巧,融合统一,相得益彰,那才能称精品思政课、才算是一个好教师。

  一、以内容为王,四度并举,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的魅力,在于其内容观点能经得理论思辨和社会实践的检验,能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内容才是思政课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上课内容空洞甚至错误,那教学形式再好也毫无意义。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通融兼备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要有政治高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一门政治课,“讲政治”是思政课的首要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使命和担当。思政课“讲政治”和思政教师“政治要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态度和内容上,一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思政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教师既要熟读和精通马列经典,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坚定政治信仰,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熔炉工”和“布道者”,真正做到先学先懂,真信真教。

  二是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政课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来铸魂育人,因此,从其指导思想到具体观点都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所引用的材料、列举的事例也都要符合政治要求,不能被西方话语“牵着鼻子走”,从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确立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严明的政治纪律。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坛论坛有纪律。切实把握好“应当讲什么”和“不应讲什么”,守住“政治红线底线”,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确保思政理论课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有理论深度

  所谓思政理论课其落脚点自然在理论上,思想性是思政课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讲政治,并不是不需要理论思考和学术观点,恰恰需要通过不断释放理论和思想的力量,为政治信念提供学理支撑,为政治观点提供学术支持。思政课对学生要有效有用,让他们受到启发,就必须坚持以理服人。为此,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正确理解教学中“一杯水与一桶水”关系,熟读吃透教材,通晓马列经典,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如果教师缺乏理论功底,对现实政治问题自己都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就无法回答学生之问,更难以实现价值引领。

  二要有深入的理论分析。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必须是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经过深思熟虑的,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必须是能够经得起学术推敲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逻辑,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既能从经典原著找源头,又可从当代中国现实中找到注脚。只有把政治背后的学理支撑、学术逻辑讲清讲透,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口服心服、心悦诚服。

  三要有深刻的思想启迪。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强化问题意识、关注中国现实、回应学生关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不断感悟中水到渠成的得出正确结论,使思政理论课真正起到武装头脑、铸魂育人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要有视野宽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深入生动、全面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问题和道理讲明白、说清楚。”[1]这既是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要求,也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一要有渊博的知识视野。你要主教一门课,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和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的学科知识,还要熟悉哲学、历史、政治、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专’,又有相关学科之‘多能’,善于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层面侧面、不同方向角度来思考、分析、研究和解释问题。”[2]

  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全球治理前沿,青年学生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角色作用的发挥日益关注,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角色,客观全面的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3]。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辩证看待全球大变局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积极宣介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精彩的中国故事。“既善于借鉴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又注重横向对比凸显中国的优势和底气,”[1]从而使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

  要有深邃的历史视野。所有现实问题都有它的历史根源,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我们才能讲清选择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思政课教师要远眺历史的深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从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滋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明确历史方位,从党70年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探寻启迪,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更好的把握未来。

  (四)要有实际向度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要求,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有的教师讲课不太受欢迎,少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政课教学中没有做到理论深入联系实际,有的教师上课照着教材念,没有根据现实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做进一步的提炼充实;有的“空对空”,以理论说明理论,用文件解释文件;有的“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与历史的参照,不能提升拔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本应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变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

  “理论是灰色的”,但与实际一结合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困惑也各不相同,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念经”,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靠一本教材去应对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的实际。因此,思政课教学既要紧扣教材,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必须紧密联系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广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火”起来。一是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深刻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现实生活,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分析,使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案例选择尽量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若能做到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现实与理论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激发学习研究的兴趣。

  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政课教学必须追溯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弄清摸准学生们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想困惑是什么、理论期待是什么?方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当前要重点向学生讲清楚党的领导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是什么?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学生的理论关切所在。只有将这些问题讲清楚,才能吸引和打动学生,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

  二、以形式为要,五维联助,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思政理论课虽然思想内容是第一位的,但无论多么好的教材教案,再好的思想内容,都得“讲”出来。“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就好比一碟好菜忘记放盐,再高的水平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科学的方法、高超的技巧、艺术性的表达和良好的言行示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

  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的又是认知和习惯不同的90后、00后的学生,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尽量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刻板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学生喜欢接受的形式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积极运用互动教学,设计教师与学生相互发问,教学双方互相配合、共同启发,实现由“教师独白”到“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转变,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广泛采取案例式教学,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事例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书本中的理论,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适时组织开放式教学,思政课不能坐而论道而漠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书斋校园,到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实践锻炼,让他们正确认识国情、全面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体悟科学理论的实际价值;不断推进研讨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某个教学主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讨交流,实现从学习“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式”转变。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可以探索开发情景模拟教学,这种培训方法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实战性,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再现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场景,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并亲身体验、实践、感悟,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正确使用课件等新媒体教学手段

  当代青年高度依赖新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所以思政课要把现代新媒体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通过App点名、提问、参与问题讨论,激发学生课堂热情;利用“两微一端”来开展教学,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践证明思政课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能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是辅助教学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新媒体教学手段中应该说课件的使用最经常,也最为普遍。多媒体课件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集成的特点和快速处理各种信息的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形声互举,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消化内容,加深印象,又极大节约上课时间。正确制作并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现在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上课特别依赖课件,把大量的心思放在制作课件上,又多又复杂,上课某种程度上成了课件的演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协调,在精不在多、简约不简单,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因为再精美的课件、再好的演示功能始终只是辅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最终目的是为老师更好地讲解服务,不能替代教师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替代教师的语言表达。

  (三)精准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

  思政课不是通过强制的方法,而是通过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和演说一样,教师是自编自导自演。同样的课程内容,不同的人讲常常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表达的功效。课堂语言基本的要求是精准、流利和生动。为此,一要做到精准表达,力求浅显易懂,符合学生的语言风格。精准就是词意准确、简洁精炼,富有逻辑性,便于学生即时理解和接受。同时尽量让学术思维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语言大众化,用学生习惯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让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若能正确、合理、适度、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增强亲和力,理论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4]

  二要表述流畅,富有感染力。思政课教师是用自己的语言呈现理论、诠释理论,要讲得亲切有味,学生爱听,就不能照本宣科读讲稿,教学内容要反复熟读,力争做到烂记于心,即使做不到完全脱稿,那也要若即若离;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高低起伏,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学员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跟上教师的思维,情绪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能与教师产生共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有表达观点的机会,有表达、有讨论甚至有辩论,更好的激发大学生深入思考理论问题。

  三要巧用比喻、多举事例。为了把深奥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借用比喻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使道理深入人心,又能显示教师的睿智,收一石二鸟之效。北师大一教授讲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打了一个比方,“水喝得多了,尿自然就拉出来了”,令人没齿不忘。厉以宁先生用骑自行车比喻经济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速度,也使人耳目一新。列举事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艺术,思政课教学中尽量引用一些新颖、真实、精典,而且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接近的鲜活的事例,把讲理论与讲事情结合起来,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形成强烈的冲击力。

  (四)始终保持好的教风教态

  教风教态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官,常常是决定学生能不能接受你的第一印象,对课堂效果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既要刻苦学习专业理论,又要认真钻研教学方法艺术,结合学生思想和教学实际出思想、讲新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和话语风格。同时还要注重养成和保持良好的教态,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容颜,自信规范的动作,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也会给课堂增添轻松愉快的氛围;丰富的面部表情,热情洋溢的讲解,适度走下讲台,适时和学生互动,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关心,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提升亲和力,进而理解和尊重教师。总之,要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风教态,切实做到严肃严谨而不呆板,即要有学者风度、又要有教师风范。“充分展示教师的语言、板书、逻辑思维、肢体动作等方面的素质和独特风格,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5]让学生听课不仅是学习的过程,受到思想的洗礼,也是一种美的感受,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魅力。

  (五)教师言行示范、为人师表

  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思政课教学是不仅课堂说出来的,更是平时做出来的。教师的言行处世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和基础补充,教师要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口传心授,言行同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首先要讲政治、有情怀,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思政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层面,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信自己所讲的、讲自己所信的”,带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使命情怀登坛讲课。

  其次是严自律、正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教师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提升人格魅力,始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真诚亲近和关爱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间,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成为学生信任和喜爱的人。

  第三是思维新、视野广,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导学生。教师要有真知识、还要做真学问,坚定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坚守学术风骨、安贫乐教。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接受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让讲课不仅有深度而且还有温度,不仅有意义而且还有意思,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眼界和视野[EB/OL].光明网专论.http://share.gmw.cn/theory/2019-03/25/content_32677933.htm.

  [2]仰叶齐.合格的党校教师必须坚持“六个统一”[J].中共珠海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3]肖波.高校思政当找准三个“点”光明日报.2017-02-19(02).

  [4].郑洁.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9-04-04(0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思政课教学必须是思想内容与方法技巧的完美统一】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7731.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lianchengexpo.xrbh.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