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上黑白相间的毛色,但长成这样究竟是何原因呢?
这是长期困扰生物界的一个问题,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不长这样,所以很难通过类比来解释。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为了搞清这一问题,进入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根据皮毛颜色深浅将大熊猫的身躯划分成不同区域,并将大熊猫的毛发与其他195种陆生食肉动物以及39种熊亚种的深浅毛发进行了比较,随后将它们的模式与环境条件及社会性行为进行了匹配。
科学家并没有发现温度和大熊猫毛发颜色之间的联系,他们也没有找到黑眼圈斑纹和白天眩光之间的联系。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较浅的毛色和积雪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表明大熊猫的白色毛发有助于它们在积雪的栖息地隐藏。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行为生态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大熊猫黑色的毛发可能有助于它们在森林中隐藏——在这里它们有可能成为包括豹子在内的食肉动物的猎物。
研究人员推测,大熊猫进化出黑白两种毛色是一种妥协,这是因为它们全年在这两种栖息地都会活跃。
研究人员认为,大熊猫长成这样源于其消化能力较弱,只能以竹子为食而不能吃更多种植物。它们也无法像有些熊那样在冬天存储多余的脂肪来冬眠。它们必须终年活动,长途跋涉去觅食,其栖息地变化也很大,从雪山到热带森林都有。
然而长在大熊猫脸上的“补丁”又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表明,食肉动物头上的印记可能并不是用来伪装的,而是为了同类之间的交流。
在耳朵和面部之间具有强烈对比颜色的物种往往都是凶猛的,同时表明大熊猫可能也把自己的耳朵作为针对食肉动物的一种警告信号。而黑眼圈或许能够帮助大熊猫识别其他的同类。
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大熊猫能够记住这些黑眼圈——它们在形状与大小上差异很大。而在注视另一个竞争对手时,大熊猫甚至还能够放大自己的黑眼圈。
人类会觉得这些“补丁”非常可爱,然而大熊猫自己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当它们不想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凶时,会用爪子盖住自己的黑眼圈。
那么问题来了,大熊猫如何能照出彩色照片呢?
它们只需要吐吐舌头就可以啦。
大熊猫是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本文由“科普北京”编创。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报》等。欲转载请关注帐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否则一律举报。